文章摘要: 每年的農歷12月16日,就是尾牙。尾牙原本是寫作“尾迓”,而“迓”的意思,就是迎接。包括迎接神明來接受供奉,也都可以叫作“迓”。
尾牙的由來
每年的農歷12月16日,就是尾牙。尾牙原本是寫作“尾迓”,而“迓”的意思,就是迎接。包括迎接神明來接受供奉,也都可以叫作“迓”。
依習俗,一般家庭每逢初一、十五,一般商家的初二、十六,以及在市場做生意的初三、十七,都是定期拜土地公的日子。所以這幾個日子,也就是大家“作迓”的日子,每年的第一個“迓”,是在二月初,也就是“頭迓”,12月中則是最后一個“迓”,所以叫作“尾迓”,或者“尾牙”。現在為了配合工作時間,請尾牙的時間有很大的彈性,所以有人會在15日作尾牙,也有人選17日。不過如果要拜拜的話,一般還是在12月15日到17日之間。
為甚么尾牙要吃刈包、潤餅呢?
一般大家都知道,尾牙是老板宴請員工的日子,感謝員工一年來對公司的付出。店家以前都會準備豐盛的祭品拜拜,而拜完的祭品則煮成美味菜肴犒賞員工一年來的辛勞。而刈包俗稱“虎咬豬”,與臺語音“福咬住”相近,內夾的酸菜,客家人又稱為福菜,所以有留住福氣的意思。又者說:刈包很像一個錢袋,里面裝著滿滿金銀財寶,期待來年賺大錢。
以前若沒經營生意的人家,會在這天吃團圓飯。習俗上食尾牙時除了刈包外,還會吃“潤餅”,形狀比春卷大一倍,不油炸,內卷煮熟的豆芽、紅蘿卜絲、筍絲、豆乾絲、肉絲、蛋皮絲等材料(臺灣中南部還有保有尾牙吃潤餅的習慣),因為形狀很像是用紙張把銅錢包成圓筒形,取其形也是有財源很多的意思。
俗語:“吃頭牙燃嘴須,吃尾牙面憂憂”,古早的老板想要解雇不適用的員工,就會趁吃尾牙的時候,把雞頭對準那個員工,也是告訴他過完年后不用再來上班了。而吃頭牙(應該是現在的春酒),表示你這一年的工作有保住,才有機會能來吃頭牙。
不過現在勞基法有明文規定保障勞工,所以現在的勞工可以安心的吃尾牙,不必再怕雞頭指向你,倘若是真的不幸被裁員,至少也有一筆遣散費(如果沒有犯重大過失的話)。
刈包、潤餅自己動手做
刈包
材料:
A:五花肉700公克、蔥1根、姜20公克、蒜頭20公克、紅辣椒1根、醬油3大匙、鹽1/2小匙、酒3大匙、水1400 cc
B:酸菜150公克、蒜頭20公克、紅辣椒1根
C:花生粉60公克、香菜50公克、刈包6個
作法
1.五花肉用水煮25分鐘至定型,切成厚片狀。
2.起鍋加入少許油燒熱,放入五花肉片炒香,再加入蔥、姜、蒜頭和紅辣椒及所有調味料煮勻,放入電鍋內鍋,蒸50分鐘。
3.酸菜、蒜頭、紅辣椒都切碎;放入鍋中炒香,再加2大匙糖炒勻。
4.取刈包放入蒸鍋蒸熱,取出放入作法2的五花肉片、作法3的材料、花生粉、香菜即可。
潤餅
材料:
市售潤餅皮4張
油面300公克、紅蔥頭末20公克、豆芽菜150公克、韭菜段30公克、茭白筍絲100公克、紅蘿卜絲25公克、紅糟肉片適量、熟雞絲適量、豆干片100公克、甜辣醬適量、蛋皮絲1張、花生粉 (含糖)適量
A.醬油1/2大匙、水50cc
B. 鹽1/4小匙、雞粉1/4小匙、白胡椒粉少許
作法:
1.鍋燒熱,加入少許油,放入紅蔥頭末爆香,加入調味料A的所有材料煮開,放入油面炒至入味,備用。
2.將豆干片放入燒熱的鍋中,炒干后加入少許蒜片和鹽(份量外)調味炒勻。
3.再于作法2中放入茭白筍絲和紅蘿卜絲,炒至干香,加調味料B所有材料調味炒勻,撈起備用。
4.取潤餅皮鋪在盤子上,撒上花生粉和蛋皮絲,再放上作法1、2、3的所有材料、汆燙過的豆芽菜、韭菜段、紅糟肉片和熟雞絲,抹上少許甜辣醬,再包卷起來。重復此作法直到材料用完即可。